會計18-03折舊-公職試題


【選擇題】

A01.採曆年制之甲公司X1年初以$140,000購入設備一臺,耐用年限5年,殘值$20,000,採成本模式衡量與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。X2年初,甲公司評估該設備之經濟效益消耗型態改變,故改採直線法提列折舊。若耐用年限與殘值不變,則該設備X2年應認列之折舊為 (A)$20,000 (B)$24,000 (C)$25,000 (D)$27,000[109地方五等]

年數合計法耐用年限合計數=5×(5+1)÷2=15

X2年帳面金額=$140,000-($140,000-$20,000)×5/15=$100,000

X2年折舊=($100,000-$20,000)÷(5-1)=$20,000

 

C02.下列對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之折舊的敘述何者正確? (A)折舊方法一旦決定後就不可以改變 (B)資產因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,會使其每年的折舊金額不同,可折舊總額也不同 (C)折舊只是一種成本分攤的程序,與資產的評價無關 (D)提列折舊可累積購置新資產的現金。[109初考]

折舊方法變動屬於會計估計變動,採既往不究原則,不必追溯調整。無論採用何種折舊方法,折舊總額皆相同。提列折舊之目的為分攤資產成本。

 

C03.甲公司本期設備與累計折舊之帳面金額分別增加$20,000$1,000。該公司本期與設備相關交易為出售帳面金額$900(成本$1,000,累計折舊$100)的設備一具,並於期末新購設備一具。該公司本期認列與設備相關之折舊金額為 (A)$900 (B)$1,000 (C)$1,100 (D)資料不足無法計算。[109初考]

折舊=本期累計折舊增加$1,000+出售設備累計折舊$100=$1,100

 

C04.有關機器設備相關類型資產的折舊認列,下列敘述何者錯誤? (A)機器設備資產,應設置累計折舊項目,列為各該資產之減項 (B)機器設備資產計算折舊時,應預估其殘值,其依折舊方法應先減除殘值者,以減除殘值後之餘額為計算基礎 (C)機器設備資產耐用年限屆滿,仍可繼續使用者,不得就殘值繼續提列折舊 (D)機器設備資產之折舊,應逐年提列。[109原民三等]

折舊性資產若於耐用年限屆滿但仍繼續使用者,仍列為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,並重估剩餘耐用年限、殘值,繼續提列折舊。

 

A05.甲公司於X1971日,以$400,000購買A機器,估計耐用年限為5年,估計殘值為$80,000。乙公司於X1871日,以$240,000購買B機器,估計耐用年限為5年,估計殘值為$40,000。若A機器採150%餘額遞減法計提折舊,B機器採年數合計法計提折舊。試計算AB機器X19年折舊費用相差之金額 (A)$0 (B)$1,333 (C)$4,445 (D)$12,000[109鐵路三級中會]

A機器折舊=$400,000÷5×6/12×150%=$60,000

B機器折舊=($240,000-$40,000)×(5/15×6/12+4/15×6/12)=$60,000

兩者折舊費用相差金額=$60,000-$60,000=$0

 

B06.甲公司在X111日之廠房帳面金額為$1,200,000(成本$2,000,000,累計折舊$800,000),剩餘耐用年限10年,估計殘值$100,000,以直線法提列折舊。此外,X191日以$95,000購入機器設備一部,估計耐用年限5年,殘值$5,000,並以年數合計法提列機器設備之折舊,然而,因記帳疏失,漏列機器設備於X1年度之折舊。此項記帳疏失,在X2年底之結帳前已被發現並更正。試問:假設不考慮所得稅影響,甲公司X2年度之折舊費用為何? (A)$134,000 (B)$138,000 (C)$140,000 (D)$148,000[110退役三等中會]

廠房折舊=($1,200,000-$100,000)÷10=$110,000

年數合計法耐用年限合計數=5×(5+1)÷2=15

機器折舊=($95,000-$5,000)×(5/15×8/12+4/15×4/12)=$28,000

折舊=$110,000+$28,000=$138,000

 

D07.甲公司X1年初購入機器設備一部,成本$120,000,估計耐用年限不高於10年,殘值$20,000,採成本模式後續衡量,以直線法提列折舊。若甲公司一開始即以雙倍餘額遞減法提列折舊,X2年度折舊費用差異$5,000,試問甲公司該機器設備耐用年限為何? (A)24 (B)10 (C)5 (D)4年。[110退役四等]

X2年直線法折舊=($120,000-$20,000)÷n=$100,000÷n

X1年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=$120,000÷n×2

X2年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=($120,000-$120,000÷n×2)÷n×2

($120,000-$120,000÷n×2)÷n×2=$100,000÷n+$5,000n=4

 

B08.甲公司於X111日以$800,000購買一辦公設備,估計耐用年限8年,無殘值,該設備認列後之衡量採成本模式並以直線法提列折舊。此外,基於政府之安全法規,該設備出廠時須進行重大安檢且每使用5年亦須進行一次重大安檢。X3年中法規修改為須每3年進行一次安全檢查,甲公司於X31231日實際發生之檢查成本為$50,000,該成本符合認列條件。甲公司於X111日購買設備時無客觀資料可個別辨認內含之重大檢查成本,但經專家協助評估該檢查成本之金額為$30,000。前述交易對X3年度甲公司稅前淨利之影響為何? (A)減少$12,000 (B)減少$114,250 (C)減少$118,750 (D)減少$131,250[111身心三等]

設備折舊=($800,000-$30,000)÷8=$96,250

安檢損失=$30,000×3/5=$18,000

淨利減少=$96,250+$18,000=$114,250

 

C09.下列有關折舊的敘述,何者錯誤? (A)折舊是將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的成本分攤至使用期間 (B)折舊方法之變動屬會計估計變動 (C)在提列折舊時,成本、殘值與耐用年限,均屬於會計估計 (D)對於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項目的重大組成部分需分別提列折舊。[111初考]

(C)屬於會計估計有折舊方法、殘值、年限。

 

D10.甲公司於X111日購入機器一部$85,000,估計耐用年限為5年,殘值$4,000。公司明訂採用直線法計算折舊費用,然而公司的會計人員未依規定,採用倍數(雙倍)餘額遞減法計算折舊費用,在X11231日倍數(雙倍)餘額遞減法下,公司的淨利為$66,000。試計算公司採用直線法下之淨利 (A)$48,200 (B)$49,800 (C)$82,200 (D)$83,800[113地方三等]

正確折舊=($85,000-$4,000)×1/5=$16,200

錯誤折舊=$85,000×2/5=$34,000

直線法淨利=$66,000-$16,200+$34,000=$83,800

 

C11.甲公司於X511日購入機器設備一台,購買成本為$650,000,預計使用5年,估計殘值為$50,000,若分別採用直線法與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,則X6年度兩種折舊方法所提列的折舊費用差額應為多少? (A)$20,000 (B)$30,000 (C)$40,000 (D)$50,000[113地方四等]

直線法=($650,000-$50,000)÷5=$120,000

年數合計法=($650,000-$50,000)×4/15=$160,000

差額=$160,000-$120,000=$40,000

 

A12.甲公司採曆年制,X141日購買一輛營業大客車,成本為$2,450,000,耐用年限10年,殘值$50,020。該客車於耐用年限內預計共可行駛500,000公里,X1年實際行駛10,000公里,X2年實際行駛12,000公里,X3年實際行駛80,000公里。下列何種折舊方法會使該客車於X31231日帳面價值最高? (A)生產數量法 (B)年數合計法 (C)直線法 (D)倍數(二倍)餘額遞減法。[113身心四等]

生產數量法

累計折舊=($2,450,000-$50,020)×(10,000+12,000+80,000)/500,000=$489,596

帳面金額=$2,450,000-$489,596=$1,960,404 最高

年數合計法

累計折舊=($2,450,000-$50,020)×(10+9+8×9/12)/55=$1,090,900

帳面金額=$2,450,000-$1,090,900=$1,359,100

直線法

累計折舊=($2,450,000-$50,020)×(2+9/12)/10=$659,995

帳面金額=$2,450,000-$659,995=$1,790,005

倍數(二倍)餘額遞減法

帳面金額=$2,450,000×(1-9/12×2/10)×(1-2/10)×(1-2/10)=$1,332,800

 

B13.甲公司於X611日取得一部機器,殘值$20,000,耐用年數10年,已知X8年度折舊費用為$72,000。關於機器取得成本之敘述,下列何者正確? (A)若甲公司採用直線法提列折舊,則機器取得成本為$720,000 (B)若甲公司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提列折舊,則機器取得成本為$562,500 (C)若甲公司採用年數合計法提列折舊,則機器取得成本為$495,000 (D)若甲公司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提列折舊,則機器取得成本為$582,500[113原民四等]

(A)取得成本=$72,000×10+$20,000=$740,000

(B)(D)N年折舊費用=取得成本×折舊率×(1-折舊率)^(N-1)

3年折舊費用$72,000=取得成本×2/10×(1-2/10)^(3-1),取得成本=$72,000

(C)3年折舊額=(取得成本-$20,000)×8/55=$72,000,取得成本=$515,000

 

A14.關於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,下列正確的敘述共有幾項?①採成本模式時,資產發生價值減損後仍須提列折舊②評估資產減損時,可回收金額係指資產的公允價值減處分成本後餘額與使用價值,二者較高者③採重估價模式時,仍須提列折舊與攤銷④如符合分類為待出售條件之資產,應停止提列折舊 (A)4 (B)3 (C)2 (D)1項。[113高考三級]

 

D15.乙公司向甲公司承租一機器設備。該機器之耐用年限為8年,稅務上使用的折舊年限為4年。乙公司與甲公司所簽訂之租賃年限為5年,且合約約定乙公司於租賃期間屆滿時得以優惠價格(低於公允價格)承購該機器設備。乙公司在承租時可合理確定將行使該購買權。試問,乙公司依據租賃合約認列之使用權資產,報導於財務報表的折舊費用應以折舊年限為何? (A)無法判斷 (B)4 (C)5 (D)8年。[113會計師中會]

乙公司在承租時可合理確定將行使該購買權,應按使用耐用年限8年提列折舊。

 

【綜合題】

【薦任110-2】丙公司與丁公司為同一產業中的競爭公司,兩家公司在各方面皆十分類似,但財務報表中對折舊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:丙公司採用直線法,丁公司採用年數合計法。於X112日,兩家公司同時設立國際展覽中心,且各自投資相同之如下設備:

設備

取得成本

殘值

耐用年限

租賃權益改良

$335,000

$20,000

6

營業設備

$165,000

$15,000

5

設立後,丙公司與丁公司的各年度淨利如下(假設兩家公司X1年至X5年符合資格,免納營利事業所得稅)

 

X1年度

X2年度

X3年度

丙公司

$104,400

$108,400

$125,000

丁公司

$64,000

$89,000

$115,000

丙公司與丁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亦相似,惟丁公司的現金高於丙公司。X4年時,某投資人為在丙公司與丁公司之間選擇其一作為投資標的,試請計算下列資料並提供評估建議:

()計算丙公司與丁公司X3年的累計折舊差異數。

丙公司

X1

X2

X3

小計

合計

租賃權益改良

$52,500

$52,500

$52,500

$157,500

$247,500

營業設備

30,000

30,000

30,000

90,000

丁公司

X1

X2

X3

小計

合計

租賃權益改良

$90,000

$75,000

$60,000

$225,000

$345,000

營業設備

50,000

40,000

30,000

120,000

丁公司累計折舊比丙公司多=$345,000+$247,500=$97,500

()計算丙公司與丁公司獲利能力實際差異(例如,排除折舊政策差異後之淨利之實際差異)

淨利

X1

X2

X3

小計

差異

丙公司

$104,400

$108,400

$125,000

$337,800

$27,700

丁公司

$121,500

$121,500

$122,500

$365,500

假設丁公司也採直線法,丁公司淨利比丙公司多$27,700

$64,000+($90,000+$50,000)-($52,500+$30,000)=$121,500

$89,000+($75,000+$40,000)-($52,500+$30,000)=$121,500

$115,000+($60,000+$30,000)-($52,500+$30,000)=$122,500

()作出給該投資人之投資建議(說明依據之理由)

丙公司採用直線法,丁公司採用年數合計法,則丙公司獲利優於丁公司。若丙、丁公司皆採用直線法,則丁公司獲利優於丙公司。建議應選擇投資丁公司。

 

【原民四等111-1】甲公司在20X271日購入一台成本為$13,000的小型貨車,其估計耐用年限為5年,估計殘值$1,000,預計該貨車未來總計可跑100,000公里。假設該公司於20X2年使用貨車跑了15,000公里,20X323,000公里。

試作:()分別根據下列折舊方法,計算該貨車20X2年度的折舊費用:

1.直線法

($13,000-$1,000)÷5×6/12=$1,200

2.生產數量法

($13,000-$1,000)×15,000/100,000=$1,800

3.雙倍餘額遞減法

$13,000×2/5×6/12=$2,600

()請按()之生產數量法及雙倍餘額遞減法,作該公司20X220X3年底提列此一貨車(運輸設備)折舊費用的分錄。

生產數量法

20X2

借:折  舊    $1,800

  貸:累計折舊運輸設備$1,800

20X3

($13,000-$1,000)×23,000/100,000=$2,760

借:折  舊    $2,760

  貸:累計折舊運輸設備$2,760

雙倍餘額遞減法

20X2

借:折  舊    $2,600

  貸:累計折舊運輸設備$2,600

20X3

($13,000-$2,600)×2/5=$4,160

借:折  舊    $4,160

  貸:累計折舊運輸設備$4,160

 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會計18-06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之處分-01交換-02具有商業實質-金融試題

會計18-06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之處分-01交換-02具有商業實質-公職試題

會計18-03折舊-04倍數餘額遞減法-統測試題